在阅读此文之前,辛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
1939年2月,一个平常的冬日,郭沫若踏上了回乡的路程,这是他时隔26年首次回到家乡乐山。
在这漫长的岁月里,郭沫若在外求学、结婚、生子,成就了卓越的文学和政治事业。与此同时,
在远离他的乐山老屋,有一个女人——他的原配妻子张琼华
,静静地等待着他的归来。
从今日全国玉米棒批发市场价格上来看,当日最高报价8.20元/公斤,最低报价2.00元/公斤,相差6.20元/公斤。
张琼华的等待始于1912年,那一年,
她与年仅20岁的郭沫若在父母的安排下成婚
。张琼华出身于乐山的一个富裕家庭,家中拥有可观的田租,父亲张怀生曾中过秀才,她本人也接受过私塾教育,能识字写信。
展开剩余88%然而
传统的缠足陋习使她拥有了一双“三寸金莲”,这是郭沫若在成婚当天第一眼见到她时,心中咯噔一下的缘由。
新婚夜,他没有走进洞房,而是在书房读完了一本《庄子》。那一晚,张琼华孤零零地守着新房,郭沫若心中对这段包办婚姻的不满已经埋下了深深的种子。
对于张琼华而言,这段婚姻是她命运的全部。她在等待中度过了青春,
郭沫若在婚后仅仅五天就离开了家
,前往成都求学。从此,张琼华成了郭家的孤独守护者。
郭沫若的不满并不单单因为“三寸金莲”,更重要的是她未能成为他理想中的“新女性”
。那个时代的新青年们推崇的现代女性应是解放双足、思想进步的标志,而张琼华的缠足无疑象征着封建旧礼教的沉重桎梏。
郭沫若心中的理想女性形象来自于他当时的精神追求,而张琼华是父母之命的产物,不仅无法满足他对女性的期待,也没有机会和他真正建立感情联系。
张琼华沉默地接受着丈夫的疏离,但并未因此怨怼命运。
她一边孝敬郭沫若的父母,一边在孤独中等待。郭家父母对这个儿媳妇非常满意,张琼华以恪守妇道、勤劳持家赢得了家中长辈的爱戴。然而,她对丈夫的深情却如石沉大海,得不到任何回应。
1914年,郭沫若前往日本留学,留下一封含糊不清的信,告知张琼华他将继续在外求学,这场婚姻因此进入了更长久的分离。
远在异国的郭沫若遇到了佐藤富子
,一位来自日本的年轻护士,两人很快坠入爱河,并于
1916年结婚。
佐藤富子改名为郭安娜,成为了郭沫若在日本的新婚妻子,
夫妻二人生育了五个孩子
。此时的张琼华还在乐山的老屋里,打理着家庭,照顾公婆,守着没有感情的婚姻。
张琼华不知情,她依然寄希望于丈夫的归来。她时常给郭沫若写信,汇报家中情况,表达自己的思念,但她从未收到过丈夫的回信。
郭沫若即使在信中提到她,也只是附带地写在给家人的信件中。张琼华想过亲自前往日本看望丈夫,但她最终没有成行,她担心自己出现在异国他乡,反而会成为别人的笑柄。她依然保持着对丈夫的忠贞,继续在郭家承担家庭责任。
时间在无声无息中流逝
,1939年,郭沫若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回国,并与后来成为他妻子的于立群成婚。
这时,他已经在中国的政坛上崭露头角,担任国民政府第三厅厅长,成为风云人物。
这时,当
父亲病重的消息传来时,郭沫若不得不回到家乡。
26年后的这次回归,让他面对的不仅是病危的父亲,还有等待了他大半辈子的张琼华。
回到家乡的那一天,亲戚们热烈地迎接他,张琼华站在人群的后面,默默注视着她的“丈夫”。当郭沫若见到病床上的父亲时,父亲已经无法认出这个离家多年的儿子了。
四姐比了个“八”字的手势,父亲这才明白,自己的八儿子回来了。他的第一句话便是:
“八女子(张琼华)就好过了。”
这些年来,张琼华对公婆尽孝的举动让郭沫若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。
他对张琼华没有爱情,但却心存感激和歉意。为此,他向她深深鞠了一躬
,这一鞠躬既是对她多年尽心尽力照顾家庭的感谢,也是对自己多年的忽视表示歉疚。然而,这一跪拜,并不能改变他们婚姻中的空洞和隔阂。
尽管如此,在郭沫若回家的那些天里,张琼华似乎迎来了人生中难得的幸福时光。郭沫若特意为她书写了两幅条屏赠送,表示感谢。张琼华视这两幅条屏如珍宝,甚至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舍得卖掉它们。
郭沫若带着妻子于立群和孩子们在家中小住,张琼华不仅将自己的房间让给他们,还亲自为于立群准备饮食,细心照顾他们的生活。
在郭父去世后,郭沫若和家人离开了家乡,张琼华又回到了孤独的生活中
。她靠着分得的一些家产度日,但日子过得并不富裕。
随着新中国的成立,张琼华因收地租被划为地主,生活更加困难。她开始靠做手工、卖小鞋维持生计。
后来,张琼华的侄儿建议她向郭沫若写信请求帮助,张琼华最终同意了。
郭沫若每月寄给她一笔生活费,直到他去世。
1978年,郭沫若在北京去世,张琼华并未立即得知这一消息。家人担心她过于伤心,故意隐瞒了真相。她一直以为丈夫还在世,继续在寂寞中生活。
1979年,郭沫若的女儿们探望张琼华,亲切地称她为“妈妈”,这一称呼让她感动得泪流满面。
她一生未有自己的孩子,而郭沫若的女儿们的认同,仿佛为她的一生带来了些许迟来的安慰。
1980年,张琼华悄然离世,享年90岁。
她的一生充满了孤独与守候,在漫长的等待中,她失去了本应拥有的家庭与幸福,但她从未对命运表示怨恨。
或许,在她内心深处,忠于婚姻的信念比任何情感都更加坚定。她用一生的等待,见证了一个男人的远行和归来,也见证了自己无声无息的奉献。
[免责声明]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参考资料:
廖彬.郭沫若的原配夫人——张琼华.《郭沫若学刊》.1992年第1期
廖久明.《郭沫若家世》.复旦大学出版社.2010年12月第1版如何配资能监管
发布于:天津市